Flavell在一九七○年代最先使用「metacognition」一詞,認為後設認知一方面是指個人對自己認知歷程、結果所擁有的知識;另一方面則指個人對自己認知歷程的主動監控和調整。其後,Flavell (1981)又將後設認知區分為三種不同成分:
(一)後設認知知識 (metacognitive knowledge)
即個人擁有他自己認知歷程的可述的、相當穩定的知識,又因對象的不同,而有人物、作業與策略等三種後設認知知識:
1.對人物的認知--對自己與對別人認知能力的了解,此又可分為三類:
a、對個體內差異的了解,即明瞭自己認知資源及能力的特性差異。
b、對個體間差異的了解,指明瞭自己與他人認知能力的差異。
c、對個體共通性的了解,即明瞭一般人認知資源與能力的普遍性。
2.對作業的認知--了解作業的目標、性質,以及作業的困難度或熟悉度。
3.對策略的了解--了解應使用何種方法才能達到目的,並知道選擇不同的策略,以增進工作表現。
根據Flavell的看法,三者並非獨立,而是互相依存的,在交互作用的狀態下,影響個人的表現(曾陳密桃,1990;陳李綢,1990)。
(二)後設認知經驗 (metacognitive experience)
指個人對自己的認知狀態有敏銳的感覺,也就是知道自己是否知道或什麼時候知道。最明顯的表現方法是一種察覺及豁然明白的驚喜,如「啊哈!」。它可能發生在從事一項認知活動的前、中、後;也可能發生於各種情境中,依其個人從事認知活動時小心、有意識的監控及調整個人的認知。
(三)策略運用 (actions or strategies)
後設認知策略是一種用來評量向目標前進情形的策略,對所用的方法進行監控。例如判斷自己的讀書方法對不對?是否需要調整或在考前再複習一遍…等,都是策略的運作。認知策略和後設認知策略有所不同,前者是指致力於完成目標的內在過程;後者是指監控認知策略的過程。認知策略和後設認知策略是互動以影響學習的;認知策略被喚起,以便使認知進行下去,而後設認知策略也被喚起,以便監控它。
http://blog.udn.com/frogbert/140812
Flavell的觀點:他認為後設認知包括三方面的認知(張春興,民80)
(一)、後設認知知識(metacognitive knowledge):
1、知人的知識-認識自己,了解別人,所謂「知己知彼」是也。
- 協助學生瞭解自己的優勢和劣勢:老師可藉由各種方法來協助學生瞭解自己的優勢與劣勢。如圖片探討、角色扮演、參觀教學等。使學生能瞭解運用何種認知型態求知對自己最有利。
- 協助學生瞭解自己既有的認知結構:要進行新單元的教學時,當學生知道自己具備了哪些舊知識後,才能導引學生做新舊知識的結合。
2、知事的知識-對事務難易之判斷,以及對事理對錯之辨別的知識。
- 協助學生知道各作業目標:在教學進行前先給予告知教學標的,使其能瞭解學習方向以便作認知的監控。
- 教導學生辨識教材的內在結構:使學生試著分析內容的結構,並發掘重點要義之所在。
- 介紹各種認知策略供學生參考:如畫重點(underling)、作大綱(outlining)、構圖(mapping)、作筆記(note-taking)等。
- 教導學生以不同的策略來處理不同的認知作業。
是一種知之後的經驗感,亦即所謂「心得」或「教訓」。從成功的經驗獲有心得者,與從失敗的經驗獲得教訓者,都是後設認知經驗。
後設認知經驗與後設認知知識之區別,主要是前者偏重在個人從失敗經驗中得的知識。此種知識理性中帶有感情,所謂「失敗為成功之母」,其理由在此。
後設認知經驗的引發:
- 教學前-透過提問與教材內容相關的問題引發學生之求知慾,激發學生的後設認知經驗。
- 教學中-在教學進行中設計一些問題(隨堂測驗),讓學生對自己的自我認知狀態時時保持警覺。
- 教學後-藉由學習後的評量使學生意識到自己已經認知的部分和認知的不足,讓學生有自我檢討的機會,以激發其更深一層的後設認知經驗,使認知不足之部分能得到補強。
是指隨時機需要的求新求變的能力,以及為適應未來的預測與設計能力。所謂「茍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」者,亦即此義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Q:下列哪一個現象最貼近Flavell後設認知模式中的「後設認知的經驗」?
(A) 曾子每天晚上睡覺前都會想三次今天到底有沒有做錯什麼事。
(B) 孟子在媽媽搬了三次家後,終於領悟了母親的用心,從此奮發向上。 (C) 李老師在教學時,常能在當下察覺並檢視所使用的教學策略是否有效。
(D) 陳老師能以最簡單的例子將複雜的理論說明,讓學生明白。
(A)後設認知知識--知事 (對錯之辨識)
(B)後設認知知識--知人 (知己知彼)
(C)後設認知經驗--心得、教訓
(D)後設認知技術--預測與設計之能力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